高粱靶斑病-為害癥狀
高粱的葉片、葉鞘受害,產生葉斑或葉枯,嚴重時病株葉片自下而上逐漸發病枯死,造成減產。
病株葉片上初生淡紫紅色小斑點,后擴大成為卵圓形、橢圓形或長橢圓形病斑,長徑可達1~2厘米。病斑中心有一個明顯的褐色或紫紅色壞死點,周圍黃褐色,病斑邊緣紫紅色或深褐色,整個病斑外形類似打靶的“靶環”,因而被稱為“靶斑病”。
高粱靶斑病-防治方法
防治靶斑病的主要措施是選配和種植抗病雜交種。據董懷玉等(2001)田間接菌鑒定,發現了一批免疫和抗病的高粱種質資源,其中免疫的材料4份(GW4643、GW4741、GW4747、GW4751)、高度抗病的69份,抗病的346份,可供進一步研究和利用。另外,還鑒選出9個高抗的雜交合組(421A/852,421A/9544.7050A/9544,7050A/546,7050A/306,7050A/9618,A5—1/5-27,375A/9198,181A/9544)和7個抗病的雜交種或雜交組合(7050A/654,7050A/8010,遼雜10,遼雜4,錦雜93,373A/312,475A/295)。另外,還應及時清除病田病殘體,減少越冬菌源;加強栽培管理,以增強植株抗病性和創造不利于病害發生的環境條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