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山市小洞村委會轄區面積共8.03平方公里,下轄16個村民小組,全村農戶638戶、共2488人,核定的幫扶貧困戶為12戶44人。幫扶前,小洞村集體年收入2.1萬元、農民人均年收入6000元、幫扶貧困戶平均年收入3000元。
檔案
“一年多來,扶貧工作組幫助我們成立了農民合作社,建立了馬鈴薯種植示范基地,幫我們脫貧致富,以后我們的生活就更有奔頭了!”65歲的臺山市北陡鎮小洞村委會那源村民小組組長伍有來說。去年6月,由臺山市紀委牽頭,聯合臺山市水務局、中國人民財產保險公司江門分公司,派出以臺山市公安局紀委副書記王堅為組長的幫扶工作組,到小洞村委會開展為期三年的扶貧工作。工作組駐村以來,各級政府、幫扶單位及相關部門共投入幫扶資金約300萬元,用于村集體收入、農村基礎設施、民生工程、農田水利設施、產業幫扶、教育扶貧等項目,共修建3公里長的水泥路村道,修整8座壩頭、1座橋梁,新建3條自然村巷燈,改造4戶危房,新建1個休閑廣場,修建了300米水渠,新建1個新廁所;組建了農民合作社,建立馬鈴薯種植基地;完善村級黨建制度,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扶貧工作做法在去年召開的工作調研會上和臺山扶貧工作會上得到推廣。
【幫扶舉措】
建立基地推廣馬鈴薯項目
據臺山市小洞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李新年介紹,為尋找一個穩定長期的發展脫貧項目,幫扶工作組通過認真調研,多方論證,結合小洞村實際,確定在小洞村開展推廣冬種馬鈴薯項目。
去年9月,臺山市小洞村成立了農豐農民合作社,并建立基地試點種植馬鈴薯60畝,鼓勵4戶貧困戶加入,取得了明顯的成效。畝產經濟效益約1500元,遠遠超過種水稻,極大調動了農民種植積極性。在今年7月召開的馬鈴薯推廣會上,許多種植戶紛紛表示愿意參加合作社,種植馬鈴薯,預計今年種植面積可達250畝。
“考慮到種植馬鈴薯成本較高,有些種植大戶缺乏資金,工作組探索組建農民互助金,由幫扶單位注入啟動資金,聯合農民自籌資金,為有意愿的種植戶發放貸款,同時實行種植補貼,解決農民種植資金難題。”幫扶工作組組長王堅告訴記者:“我們的計劃是第一年集體示范,試點種植,費用大多由我們出;第二年鼓勵大戶種植,重點培養,補貼種植;第三年爭取全面推廣,獎勵種植,對高產者實行獎勵。”
對貧困大學生實行貸款助學
農村的發展離不開有知識、有文化的農民。為培養高素質的農村青年,鼓勵農民多讀書,接受高等教育,小洞村成立教育扶貧基金。為確保該項基金能夠長期運作,幫扶工作組制訂了詳細的一整套的工作制度。幫扶單位共籌集資金23萬元,小洞村村民捐款1萬元,對小洞村學生開展資助,并于今年春節進行了首次發放,得到廣大村民的歡迎。同時為鼓勵小洞村學生接受高等教育,他們對考上大學的貧困學生實行貸款助學,在今年暑期進行發放。
今年50歲的陳文穎是幫扶貧困戶之一,他和妻子蘇美月一直在廣州從事建筑工作,家里有一個70多歲的老母親和一個正在讀大學的女兒。2012年,由于建筑棚架倒塌,陳文穎半身癱瘓,喪失工作能力,妻子左手粉碎性骨折。“這次意外事故,就像天塌下來一樣。我家本來就不富裕,這兩年我們治病已花去了近10萬元,更顧不上讀大學的女兒。面對這樣的困境,女兒也曾想放棄學業,幸好有工作組,給了我們希望、溫暖和勇氣,才使我們能夠堅強地生活下去。”蘇美月含著淚說。
王堅表示,獲悉陳文穎一家的情況后,幫扶工作組從扶貧基金中每月資助其家庭400元生活費,每年給其女兒1000元助學金,還幫助其女兒解決了5000元的貸款。
駐村心聲
幫扶工作組組長王堅:
一定要了解農民心態
搞清當地“三農(農業、農村、農民)”問題的現狀,你才能做好幫扶工作,而在這三者中最重要的是搞清農民的現狀,一定要了解他們的心態,才能真正幫到他們。
我們常講的一句話“農民很淳樸”。“淳”是單純。農民接受新鮮事物慢,打破傳統模式比較困難。“樸”是樸實樸素。農民很勤勞,待人樸實簡單。有些項目,政府推廣得很積極,但農民積極性不高。怎么辦?那就做給他們看。就如同去年開展冬種馬鈴薯項目,你說得再好、利潤再高,很難說服大家,于是我們自己組織干部先示范種植,取得成功,獲得經驗,農民自然找上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