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8日,2023年全國優質專用小麥質量鑒評暨產業發展大會在安徽省亳州市渦陽縣召開。全國優質專用小麥產業聯盟成員和新聞媒體代表近300人參會交流。安徽省農業農村廳二級巡視員呂國文、亳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劉婉貞、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糧食處副處長陳明全參加會議并致辭,全國農技中心總農藝師、全國優質專用小麥產業聯盟秘書長王積軍發布2022年全國優質專用小麥專家鑒評結果并作會議總結講話。
會議組織觀摩了全國優質專用小麥產業聯盟品種展示示范基地、渦陽縣高質高效行動示范田以及安徽金沙河面業有限責任公司面粉加工及面品制作車間,相關行業專家對主產區大面積種植的18個優質面包小麥品種進行鑒評打分。中國農科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研究員胡學旭,安徽省小麥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安徽農業大學農學院院長李金才,合肥市糧食集團市場部部長寧夏分別就2022年中國小麥品質狀況、黃淮海小麥提單產技術對策、小麥市場行情回顧與預測等進行專題解讀。同時,組織相關企業開展了訂單簽約。
會議指出,近年來小麥連年豐產豐收,生產能力穩定提升、品質結構持續優化、加工產品不斷豐富,優質專用小麥產業化推進成效顯著。但是,從種業環節看,多數企業規模較小,市場競爭力有限;從生產環節看,種植以家庭分散為主,規模化程度有待提升;從收儲環節看,混收混儲現象仍然存在;從加工環節看,中小企業加工工藝相對簡單,加工產品大眾化、同質化問題仍然存在;從消費環節看,仍需進一步開發區域特色產品,滿足個性化、多元化消費需求。
會議強調,今后要從三個方面抓好優質專用小麥產業發展和提檔升級。一是強化科技支撐,加快選育推廣一批產量高、品質優、適應廣的優質專用小麥新品種,并集成示范高產穩產的全程標準化技術模式。二是優化生產布局,分區域、分用途、分品種,因地制宜發展優質專用小麥,發展訂單種植,引導種糧大戶、家庭農場和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對接優質麥收儲和面粉加工企業,促進種植規模化、生產標準化。三是延長全產業鏈,支持引導加工企業改進加工工藝,提升深加工能力,豐富產品種類,拓展產品功能,不斷滿足消費者多種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