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里急,鎮里急,村里不急!”一位農資店老板這樣感慨。
眼看著就臨近春節,農資批發商都加大了收款的力度,零售店老板們也早早地夾著賬本挨村討賬。和往年一樣,大冷的天氣加上冰冷的話,讓下鄉討賬的老板心里凍成了冰。
事實上,從去年年初開始,當地農資界就已經意識到賒銷所帶來的惡果了,大家在控制賒銷,寧愿生意少做些,寧愿前戲多做些,也不愿意在自己編織的美麗的夢里遭受損失。
可是,說不賒賬,哪能立即就能控制得了呢!陳年舊賬還是有的,面子抹不開也是有的,有位老板說,要對農戶說”不賒賬“三個字,真的比要賬還難!
有的老板說,不賒賬說著容易,但還是怕影響生意,同行都在賒,而我還沒找到好辦法,所以邊走邊看是目前零售行業的常態。
賒銷之風之所以難改變,就是因為現階段大家還都能生存下去。誰也不愿意因為做現款而把自己做死了,誰也不敢拿自己的生意開玩笑。
最初賒銷的目的是讓購買者延期付款,提高市場占有率,而現在人卻把賒銷當成了市場競爭的主要手段,和最初的目的背道而馳。
農資賒銷是把雙刃劍,可以為你帶來銷量,也可以阻礙你的銷量,關鍵看你現在處在了哪個位置上。想杜絕賒銷就不能怕得罪客戶,只要堅持以產品質量為后盾,技術服務為保障,丟掉的客戶,早晚還會回來。如果客戶是奔著你能賒欠而去買你的東西,這樣的客戶不要也罷。
即使站在消費者的角度上看待賒銷問題,不賒銷并不是對用戶不尊重,其實現在的農戶缺錢嗎?他們真的缺幾個購買農資的錢嗎?他們之所以欠賬,一是你們讓欠,能欠為啥不欠,而且還有人求著我欠。二是我壓根就沒想購買你的農資,你早早地給我拉來一車農資仍在我家里,也不給我提錢,我干嘛給你錢。三是萬一買到假農資了咋辦,買貴了咋辦,出了藥害咋辦?萬事大吉年底再還賬不遲。
所以,讓用戶現款購買農資并不難,你得給顧客一個現款購買的理由。也就是說,你有沒有讓用戶離不開你的能力,如果沒有,還是建議悠著點兒吧!別讓成功者的風光把你害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