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品種選擇
馬鈴薯栽培宜選用高產、抗病、早熟新品種。目前適宜我縣栽培的主要有:東農303、克新1號、克新4號、早大白、荷蘭15等。
2、適期早播培育壯苗
3月下旬播種,畝栽植密度5000-6000株,畝用種125-150公斤。
2.1暖曬種薯
為使播種時馬鈴薯帶著壯芽下地,在播前30-50天將種薯放在溫度約20℃條件下,暖種催芽經15天左右,待頂芽有黃豆粒大小時,溫度降至12-15℃,并給予 曬種,約需20天左右。隔7-10天1次,連防2-3次。
2.2栽前切塊
芽塊多呈立體三角形,芽眼靠近刀口,以利發根出芽,重15-20克,可選芽切塊,一般一塊一個芽。在切的過程中應注意切芽第一刀后應檢查種薯是否帶病,如帶病立即用酒精(或來蘇水)消毒切40-60塊/公斤,一塊種薯切6-9塊。
2.3栽植
3月下旬栽植,多實行壟作,一般大地距70-80厘米,小行距25-30厘米,株距20-26厘米,畝栽5000-6000株。 在擺薯塊時溝內噴殺蟲劑辛硫磷1000倍液防治地下害蟲,如蠐螬。為防止雜草過多,在蓋地膜前噴灑拉索等除草劑。
3、澆水、施肥
根據馬鈴薯需肥特點,畝施有機肥5000公斤,一半隨整地深翻入土,另一半在定植時與每畝50公斤撒可富混合施入定植溝,在初花期畝追施15公斤鉀肥,并且葉面噴施微肥。在水分管理方面,馬鈴薯重點澆好開花期的頭三水即在初花期、盛花期、終花期分別澆水,在結薯期保持土壤濕潤,在塊莖收獲前4-5天停止澆水。
4、化促化控應用多效唑等植物生度調節劑進行雙向促控,播種前用200萬倍的赤霉素浸種可提早出苗,發棵后期為防止秧苗徒長,采取葉面噴施2000倍多效唑或300-500倍液B9的方法加以抑制。
5、病蟲行之有效防治
5.1地下害蟲蠐螬、地老虎等用50%辛硫磷500倍液噴灑溝內。
5.2蚜蟲用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噴霧防治。
5.3早疫病發病前噴灑75%百菌清600倍液,或殺毒礬500倍夜77%可濕性粉劑500倍液,7-10天噴1次,連防2次。
5.4晚疫病用58%甲霜靈錳鋅或64%殺毒礬500倍或40%三乙磷酸鋁200倍液在發病初期噴霧,7-10天一次,連防3-4次。 |